第三章 九九艳阳天(1)(2 / 2)

大明少皇 喝水的犀牛 1983 字 2021-09-02

见鬼了,彩带上不仅挂着纸鹤,还有纸船、纸熊、纸螳螂…这让少男少女乐开了花,小孩儿们更是乐得在彩带下欢呼惊叫。就算已经生了三个孩子的娃他妈,也开始羞涩地询问护卫,那里可以学习折纸之术,对于自家男人的不解风情嗤之以鼻…

市民见状翻了翻了白眼,没好气地嘱咐家人不要玩疯了。便和几个同样被驱赶出来的倒霉蛋一起,决定好好逛逛这科学院,这里给人的惊喜实在太多,以后没事儿,一定要多逛逛,要是被隔壁老王取笑没有见识,那可丢脸丢大了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众人说笑间,一种不明之物自空中急速落下。市民自持练过几年拳脚,一招大力鹰爪呼呼生风,将那不明之物紧紧抓住,这时,自家老三跑过来哇哇大哭:“爸,爸,我的纸飞机…你赔我…妈,爸欺负我!!”

不顾婆娘的埋怨和咒骂,市民将手中被揉成一团的硬纸打开一看,顿时火冒三丈,抓起老三就一巴掌拍在屁股上:“鸡呢?还飞鸡。年纪尚小,便如此撒谎,以后得了?”

这时却听自家老二的惊呼声:“爸,快躲开,飞机!!”

市民恶狠狠地转过头,正要寻找老二的身影,忽觉眉间传来一阵剧痛,眼前顿有金星四溅。待将砸中自己之物拾起,市民不禁暗暗称奇:一根细木之上,前后有一大一小两对翅膀,还有一块又薄又小木片竖立小翅膀之上…这是何方暗器,老夫纵横江湖为何从没见过??

老二吐着舌头,怯生生地说:“爸,这叫模型飞机,是科学院的最新玩具…”

市民压住怒意,挥挥手示意老二过来,然后一巴掌拍脑门上:“鸡、鸡、鸡,这鸡最多飞一丈高,能上天吗?飞鸡飞鸡,我还飞鸭呢…这鸡要是真能上天,劳资今晚带你们去吃科学院的烤鸭,上次和隔壁…咳咳,大人之事,小孩不得过问。”

老二老三相互挑挑眉毛,贼目硕硕地看着市民:“爸,你说话算数?”两人都没注意到,自家大姐早跑去一边和母亲窃窃私语,母亲大人听完点点头,已经开始寻找趁手的工具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科学院的新鲜玩意儿,可谓层出不穷。各种材质的飞机模型,刚博得了小孩们的欢心。新开放的儿童乐园就让孩子们喜新忘旧,售卖小人书的地方更是摩肩接踵。

没等孩子们玩高兴,就听见人群之中发出一片交头接耳声:“听说今天还有啥话剧和民歌会,这会儿马上就要开始了,快点走,晚了只能看人头。”

几十个小戏台,环绕着科学院四大建筑排了一圈。每个戏台前的竖立的黑板上,写着今晚即将演出的话剧或歌曲名称,以及演员的名字。市民抓耳挠撒不知到底要看什么好,管他的,先挤进去看一个再说。

扮演大将刘綎的演员,手持大刀斩杀了身边的又一个金兵后,就被另一个金兵刺中要害。演员急忙将口中的血包咬破,一股酸甜味道令人神清气爽,乌梅汁啊…但此刻顾不上许多,演戏要紧。演员杵着大刀,做坚贞不屈屹立不倒状,嘴角的乌梅汁为他加分不少。

刘綎面向皇宫,热泪从眼角流出,看着猥琐的金兵,嘴角轻蔑地一笑,将大刀狠狠插在戏台上,双手伸向苍天,悲怆地大呼道:“皇上啊,俺尽力了,这狗日的金狗杀不光。皇上啊,援军在哪儿啊,我大明的援军,在哪儿啊!!”

面对不断逼近的金兵,刘綎擦掉嘴角的血迹,将大刀打横,怒目圆睁道:“孙子,来啊,刘爷这儿有大刀片子赏你。我大明男儿不死,我大明不亡。小的们,列阵迎敌!!杀…”

“哎哟”,扮演金兵的演员发出凄厉的惨叫。扮演刘綎的演员一看,坏了,百姓已经抄起板凳砖头冲了上来,最夸张的,还有人直接抢过护卫的军刀扑了上来…

“停,停…这是话剧,是演戏,别砸头啊,护卫,救人啊…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注1:一般认为,折纸发源于中国,兴盛于日本。真正能够通过文献确认的最早的关于折纸的记录,是江户时代著名俳句诗人井原西鹤于1680年写下的俳句。

欧洲也有自成一体的折纸艺术。19世纪,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。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,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。

日本人一向把折纸视为他们的国粹之一。在日本,折纸技术的起飞始于十九世纪末。但真正的突破是来自一个名叫吉泽章的日本人。(他亦被公认为现代折纸之父)。他自一九三零年代起便不断创作折纸,并将折纸技术提升至一个新的层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