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章 快被逼疯的皇上(2 / 2)

大明少皇 喝水的犀牛 1977 字 2021-09-02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庄重威严的大同总兵府内,时任大同总兵得知宣府卫所兵到来以后,立刻出门迎接,将皇上带到了议事厅内。一套标准的礼仪流程做完以后,总兵便眼观鼻鼻观心,如老僧坐定一般,站在一侧再不言语。

朱由校盯着眼前这个木头人般的马姓总兵,心里已是恨极:金兵乙虽然只有四句台词,但好歹也是漏了脸的。你老兄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大名,那便是你能力有限的问题。虽然能力有限,但好歹也是个总兵。难道,什么事都得等着我问你不成?

拿着毛笔转了几圈后,朱由校终于还是决定先开口:“马总兵,朕想问一下,今日大同城内忽然多了许多士兵巡查,不知是何原因?你们是否又追查到了什么可疑线索?”

马总兵瓮声瓮气地答道:“禀皇上,近日宣府卫兵与大同驻军多有摩擦。末将因此便多派了些士兵巡防。以便就地处置冲突,以免扰民和惊扰圣驾。此乃末将职责之事,还望皇上明察。莫不是今日那些人处事不当,惹得皇上不满?末将这就去责罚他们。”

朱由校怒极而笑暗骂道:好啊,朕要出去抓人的时候,大同驻军就巧合地出现在军营门口拦住去路。朕要去城外搜捕,大同驻军就刀出鞘弓上弦的把城门堵住。如今一句怕惊扰圣驾,就把所有责任撇得一干二净。佩服,佩服啊…

“大同驻军忠于职守,何错之有?只是朕有一事不明。大同驻军早不来晚不来,偏偏在宣府卫兵有要紧事出营之时,堵住了门口,这是何道理?朕要出城门之时,便有守城士兵告诉朕,让朕来此处找你,这里面又有什么说法?”朱由校强忍怒意问道。

马总兵闻言上前一步,恭敬地行礼道:“皇上,您说的这些事里,末将只知大同驻军去到宣府卫兵军营讨要说法一事,其余的末将一概不知。但末将约束部下不利,还请皇上责罚。”

朱由校捏了捏眉头,尽量用平缓的语气说道:“也就是说,你认为这些事情,都仅仅是你约束部下不利的原因造成的?如果朕告诉你,因为你的约束不利,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。你认为,朕当如何处理?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

马总兵这时,却做出了一个让朱由校极为意外的举动。他摘下自己的头盔,轻轻放在地上道:“皇上,若真有此事。末将唯有解甲归田而已,以此上报皇恩,下安黎民。”

朱由校喉头动了几下,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:这一幕何曾眼熟,朝堂诸公每次都是拍着胸口说,自己一定能做好某事。而把事情办砸锅以后,便把烂摊子丢给皇上,自己递交辞呈一走了之。还美其名曰,回乡致仕,不少人居然因此名声大噪。这特么什么道理!!??

朱由校心里,早有安第斯山脉的无数神兽冲过:自己现在怎么办?把这个总兵撤了?用什么理由?难道说因为他是路人甲,没有几句台词?妈的,昏庸的永远是皇帝,文臣武将都特么不是猪哥亮就是飞将军…

马总兵这时又拱手道:“皇上,末将是粗人,心里有几句话不吐不快,如有冒犯龙颜的地方,还望不要见怪。皇上平定蒙古不臣部落,已是颇有成祖之风。但皇上,您是天子,实在不应该久在边关。万一您有个闪失,末将如何向全国臣民交代?

皇上,您在这里一天,末将麾下士兵一日不敢下马解刀。大同城内外,士兵们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,每日里都是如临大敌顶盔掼甲。皇上,如今各处早有传言四起。说旦夕之间又有战端开启。末将实在难以隐瞒太久,还望皇上明察。”

朱由校听完,轻轻用指节敲着桌子,不断回味马总兵这句话:这特么是下了逐客令了啊。劳资贵为大明天子,却被人下了逐客令,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。我明白了,什么狗屁的成祖之风。你们这是暗示劳资,应该学习成祖打完了仗就回京城呢。

此战功劳实在太大,但大同府上下却没有捞着好处。借着劳资不愿被人骚扰的名号,一个个躲在官衙里看笑话。怪不得大同府衙被砸了以后,知府只是上书嚎了两声便再无下文。原来都在等着朕给好处,分功劳。妈的,一个个做官都成了精了。

大同兵马不明原因的四处调动,居然能说成是为了保护朕的安全。还特么不能隐瞒太久,你们这是拿朕当三岁小孩糊弄啊。笑话,朕在大明军营内,有大同八万士兵保护…

想到这里,朱由校忽然浑身恶寒:等等,大同军马调动,城内士兵巡查忽然严密,后金使者来访…这马总兵难道是东林或者隶属于朝堂之上的某一派?我明白了,这是想要朝堂之上有人想告诉我,要懂得见好就收,更不要学习明武宗把功劳独占,否则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朱由校背过身,狠狠咬着手背,胸中似有一团烈火熊熊燃烧:你们这是在逼着朕杀人啊。怎么,又想用‘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’这招?又想把一个皇上逼疯,好成全你们的名节?有些事,你们不要做得太过分了!!!朕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…

这时,在门外护卫的钟迅快步来到朱由校面前,小声道:“皇上,代王朱鼐钧求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