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二章 变(2 / 2)

大明少皇 喝水的犀牛 2424 字 2021-09-02

而建立皇家科学院,是朱由校改变整个明朝思想的第一步。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,但他必须要做。文化与思想之间的交锋,虽然没有硝烟,但却更加残酷。稍有不慎,甚至会引发整个社会发展的倒退。因此朱由校一直在缓慢推进,等待更加合适的时机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几个明军普通士兵找到了猛如虎,想要加入卫队,但猛如虎明显不同意,不知说了什么,几个明军士兵又垂头丧气的走开了。看到这一幕的朱由校,有些无奈地摇摇头。

皇家卫队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过的,必须身体合格政审三代,然后新兵训练淘汰一批,识字课考试再淘汰一批,留下的士兵都是身体素质过硬,有一定的识字能力。这是未来新军军官的主要来源,也是未来军队的灵魂,因此朱由校对于他们的训练格外上心。

而当初招募的山西学子,经过培训和考核后,能留下来当军官的,只是一小部分,剩下的都进入了科学院。如果有人还是无法留在科学院,朱由校也给他们找到了出路,因为明朝高达百分之五的识字率,造就了大批文盲,因此再回到皇家卫队当文化教官是个不错的安排。

明朝的普通士兵,没有文化,没有可以依靠的家族,很多人甚至连身体条件都不适合当兵。他们以为当兵可以混口饭吃,却发现进了一个更大的坑。晚明军队除了部分精锐和将领的家丁外,普通士兵纯粹成了免费劳力,繁重的劳动和低劣的饮食早已将他们的身体拖垮。

当年萨尔浒之战时,明朝总兵杜松点起火把夜战的事,被鞭子鼓手当成笑话。但朱由校知道内情以后,只有一声叹息。杜松好歹也是沙场老将,他会不知道点起火把容易成为后金的目标?可是没办法,为了使用火器只好如此。因为明军中夜盲症患者远远超过普通人…

明朝的社会风气对于士兵的态度极其恶劣,加之饱受将官剥削,明军普通士兵在平日里老实的令人心疼。为了能吃口饱饭,他们愿意做任何事,根本不分好坏。每次与敌人还未开始作战,逃跑保命就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念头,用一触即溃来形容最合适不过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因此,什么文化认同、民族大义,国家发展。对于这些明军普通士兵来说,就是玄而又玄的事,远不如一碗米饭实在。至于这碗米饭是谁给的,他们不在乎,也根本不想在乎。当整个社会剥去了士兵最后的尊严后,这些士兵一直等待着用最恶劣的方式回报社会…

朱由校至今还记得,当京营出发之后的第一次扎营,数万士兵看着碗里满满的白米饭时,发出的低低呜咽之声,如同海浪低沉的咆哮。许多人一粒米一粒米的小心吃干净,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吃到白米饭…

朱由校不敢想象,带领这样的士兵如何去打赢后金,如何去完成自己的梦想。空洞的说教和单纯的物质鼓励,都不会起到太大作用。只有让这些士兵首先成为真正的人,才能让他们鼓起勇气,明白什么是正义和邪恶,明白自己究竟为何而战。

于是读书认字,也成了这些普通士兵的必修课,因为文化认同的前提,必须认识字。而卫队作为成功的榜样,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激励这些士兵。朱由校没有办法骤然改变很多事,但他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,也更相信,这些士兵心中尚未泯灭的良知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朱由校知道,大明的改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,更不是早上写出公告,下午全国就响应。但他有耐心,也很有信心。

大明的百姓是淳朴而善良的,他们对于皇上几乎是无条件的相信;官员虽然操蛋的很多,但好在有节操的也不少,就是喜欢骂皇上这点让人头疼;至于军人,李永芳等卖国求荣之流毕竟是少数,更多的大明军人,或许能力不够,但是绝不惜命,这就足够了。

让人头疼的是大明的文人和商人。大明的不少文人,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实现为第一,为此他们可以出卖任何人,并美其名曰,良禽择木而栖。而大明的不少商人,根本不会有廉耻道德这种传说中的东西,或许他们有,但那是论斤卖的,你要多少,他们有多少。

不少文人将孟子的“诛一夫”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。为自己的背叛和找到了充足的借口。反正皇上是否是暴君都是他们说了算。

朱由校现在,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理由去反驳这些文人。他甚至没办法告诉这些人,集权,是相对原始的利益分配机制;而民主,是相对高级的利益分配机制。

两者从本质来说,并无大的区别,因为普通老百姓并不关系自己有几张选票,或者皇帝是谁。自己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紧要的。换句话来说,只要百姓能过上有车有房有票子的生活,集权或者民主真的有那么重要?

不少键盘侠动辄欧美怎样如何,却不会去到战火弥漫的叙利亚,那怕那里有他们天天念叨的民主;他们对于沙特这样的国家充满了向往,虽然这里有他们口诛笔伐的集权。说到底,他们还是在意,自己是否有车子房子票子和女人,至于其他的,who care…

朱由校明白,明朝的文人与后世的键盘侠都是一路货色,纯粹的利益动物。他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变革,让大明真正强大起来。否则,类似范文程这种打着为民为国旗号,将华夏几乎彻底肢解的文人,会不断涌出。

因为数千来,文人所拥有的特殊地位,让他们早已没有了礼义廉耻,成为了一群自私自利到极致的贱人。唯我独尊的地位,让他们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华夏的上帝和唯一的裁决者。

比起这些贱人,大明商人这个群体更为特殊。他们的字典里,没有‘贱’这个词汇,只有利益能够勾起他们的兴趣。为了利益,他们不会有任何的情感可言。但,现在是明朝,收拾起他们来,朱由校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,只是现在,时机不到…

卫队传来的一阵喧闹,打断了朱由校的思绪。他收拾好心情,决定去看看。不管以后会面对多么艰难的道路,他都会坚持下去,不止为了明朝,更为了自己许下的诺言,烨烨大明,与日同辉。